学院快讯
/News
更多>>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复旦大学黄洋教授为世界史试验班学生讲学
作者: 来源:历史学院 点击量: 发布日期:2020-12-01

2020年11月29日下午,武汉大学世界历史试验班创立二十周年纪念系列讲座第四讲特别邀请复旦大学黄洋教授作为主讲人。黄洋教授是国内古希腊史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古希腊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同时关注古典时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对希腊城邦的起源、土地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等问题都有精深的研究。黄洋教授曾多次来武大历史学院讲学,向同学们介绍古希腊史研究的经典范式与前沿动态。本次讲座由白春晓老师主持,采用腾讯会议与B站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人数多达五千余人。

黄老师的讲座题为“轴心时代与普适价值的兴起”。黄老师从学术史的角度批判性地回顾了学界对于“轴心时代”相关概念内涵及其理论的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即能否用“某种多元的普适价值体系的确立和阐述”来更好地表达不同文明在“轴心时代”发生的一系列精神觉醒或“轴心突破”,具有重要的问题启发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黄老师首先梳理和介绍了学界关于“轴心时代”理论的不同观点和阐释。“轴心时代”是理解和把握人类古代文明发展阶段性特征乃至人类文明发展整体特征的有益的解释框架,一般指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这一时段。雅斯贝斯认为,这一时代所发生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的升维变化主要体现为人类信仰从多神教走向一神教以及理性对神话的斗争,他将人类的这种总体改变表述为“超越(transcendence)”。在此基础上,后来的学者又不断扩充和深化了与“轴心时代”相关的概念和理解,比如史华兹提出了“超越的时代”这一概念;莫米亚诺将“轴心时代”概括为“批判的时代”;艾森斯塔特认为这一时代出现了某种“轴心突破”。黄老师认为,西方学界对于“轴心时代”理论及相关概念的提出和解释,特别是对“超越”这一概念的阐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轴心突破”中的“突破”一词意味着前后轴心文明有着根本的不同,但二者反差是否如此鲜明?如何接受轴心时代之后的突破?其次,“超越”本身是一个西方概念,具有较强的哲学和神学意味,代表着与表象世界相对应的“真世界”或“永恒真实”等内涵,但在中国并没有这样的二分法,所以“超越”在不同文明的适用范围上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对于儒家文明来说,刘家和先生提出的“人类精神的觉醒”,则是比“超越”更好地对轴心时代思想精神变化的概括,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解释了何为“轴心突破”。

黄老师接着对于“轴心时代”的理论及相关概念问题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即除了以上学者提到的“超越”、“轴心突破”和“人类精神的觉醒”之外,今天的我们是否还能够提出便于我们理解、也和不同文明中社会政治进程关联更为密切的表述?黄老师认为,可以用“某种普适价值体系的确立和系统阐述”来作为新的理解,这种“普适价值”不是西方话语体系下的具有西方中心论色彩的、单一的“普世价值”,相反,它是多元的,“普适”意味着能够为特定社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精神世界的关系提供指引,后世也能够不断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回归到以这种普适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文化传统寻求指导和启迪。最后,黄老师指出,关于“轴心时代”的普适价值体系的确立和系统阐述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历史学角度的思考和实证研究来进一步推进。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纷纷在线上会议室和B站直播间留言与黄老师进行问答互动,就“普适价值”与“普世价值”的区别、基督教经典和儒家经典是否都是各自文明的“普适价值”的推广、“普适价值”本身是否有可能存在内部冲突等问题向黄老师请教,黄老师均给出了细致的解答,深化了我们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整体性认识和思考。

武汉大学世界历史试验班创立二十周年纪念讲座还将继续进行,欢迎大家参加!

(撰稿人:2019级世界史硕士研究生郭玉霜)

【主讲人简介】黄洋,伦敦大学古典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古代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史,学术成果有《古代希腊土地制度研究》、《古代希腊政治与社会初探》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