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News
更多>>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联合召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联盟第二届会议平行论坛
作者: 来源: 点击量: 发布日期:2025-05-16

2025年5月14日至15日,武汉大学举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联盟第二届会议,聚焦“数智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来自30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专家学者和科研管理部门同仁共200余人参加会议。武汉大学副校长陆伟主持开幕式,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黄学龙、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协理副校长Li Li等出席并致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院士,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付子堂,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费成作开幕式主旨报告,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主任王晓光教授介绍并发布文化遗产3D数据空间的相关成果。开幕式之后,大会共设置五个平行论坛,分别围绕“数字人文与人类文明传承”“数智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数智公共治理与可持续性发展”“数智赋能与全面依法治国”和“数智驱动与未来文科发展”主题,展开主题报告和专题讨论。

我院副院长、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副主任李英华与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主任王晓光召集大会平行论坛一,聚焦“数字人文与人类文明传承”主题,吸引了不同高校和院系的学者与学生近四十人参与。论坛上半场由李英华教授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北京大学语言学实验室副主任吴西愉作《数字人文视域下的语言与有声文化研究》报告,介绍北京大学语言学实验室的语言研究历程及近年借助新科技开展的新工作;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人工智能学院杨溪作《基于基础模型的考古多模态数据智能收集方法研究》报告,讨论基于计算机模型的考古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副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黄先锋作《三维技术赋能大遗址数字化保护》报告,介绍近年来借助三维技术开展大遗址数字化保护的成果;北京师范大学汉字汉语实验室副主任温英明作《数智时代的汉字汉语之路》报告,展示北京师范大学汉字汉语实验室的汉字汉语系列数字产品及其相关反思。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刘安志点评上半场报告,从报告内容、数字人文趋势、技术运用反思等方面对各项报告进行了总结。

论坛下半场由河北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双新主持,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研究员陈晓皎作《面向中国古代绘画的智能可视分析探索》报告,介绍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近年聚焦“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一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云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副主任朱杰作《区域国别研究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的数智技术应用挑战》报告,聚焦海外中资企业调查与数据库建设和南亚东南亚舆情监测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大数据与国家战略传播实验室执行主任李卫东作《“百晓生”智能体: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云传播应用探索》报告,讨论大模型在智能云传播中的应用与挑战。文学院院长于亭对下半场报告进行点评,在数字人文的技术思路、问题导向、研究成效等方面提出反思和讨论。最后的交流研讨环节,大家就数字人文研究中技术的位置、局限、研究者自身专业素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