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学术期刊《历史》(History,A&HCI收录)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青年教师张士伟副教授(第一作者)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经济内容的最新科研成果。该成果题为《从“国际平准基金组织”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建过程中被遗忘的中国方案与中国贡献》(From ‘United Stabilisation Fund’ to ‘International Monetary Organisation’: the Forgotten Chinese Plan and Its Contributions to the Cre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论文是张士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视野下的布雷顿森林谈判与中美博弈(1943—1946)》的成果之一。
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建,国际学界过去常常将其归于美英两国的杰作,对于中国扮演的角色多有忽视或歪曲。从全球视野出发,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中美两国多边原始文献,论文对传统观点提出挑战,主要创新点一是战时中国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并非盲目追随英美等国,而是早有准备,且行动迅速。中国所提方案是一项内生于中国社会的符合中国利益的方案;二是中国方案为当时盟国所提五项方案中唯一代表不发达国家利益的方案。它所提出的过渡时期、币制贷款、推迟确定货币平价等主张无不有利于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要求,符合当时世界上多数国家与地区的利益;三是虽然战时中美关系并不对等,但中国并没有盲目服从美国的要求,而是就核心利益对其展开锲而不舍的交涉,最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实现了多数利益诉求,不仅确保了战时大国地位延续到战后世界,还为国家重建与发展赢得了国际制度上的保障。
论文充分肯定了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构建问题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在学界首次讲清中国具体做法与贡献的同时,亦解释了中国在当代国际经济秩序变革中的做法的历史渊源。论文以确凿的史实指出,中国并非当下国际秩序的破坏者,相反,自始至终,中国都是当下国际秩序的建设者和贡献者。匿名评审专家在提出若干问题与建议的同时,予论文以高度评价,认为作者研究充分、观点鲜明且令人信服,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原创性文献。
中国与二战前后国际经济秩序的变迁是一项重大课题。长期以来,因为问题复杂,牵涉众多,资料分散,前期研究成果相对薄弱,研究难度颇大。我校世界史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团队紧跟国际研究前沿,十年如一日爬梳档案,潜心研究,本篇论文即为成果之一。《历史》杂志为英国历史学会会刊,系A&HCI收录期刊。该刊创办于1912年,自彼时起就是历史领域的领袖级期刊,声誉卓著,在西方学界有广泛的影响力。借此机会,本学科方向将力争向国内外学术界推出更多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巩固并提升我校在二战史研究领域的重镇地位。
论文在线链接:https://doi.org/10.1111/1468-229X.13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