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News
更多>>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科研快讯丨我院教师在著名考古学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发文
作者: 来源: 点击量: 发布日期:2024-09-13

近日,国际著名考古学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发表了我院何晓琳副教授为第一作者的关于中商时期铜的物料产源的最新科研成果《Provenancing copper in the middle Shang period through isotopic analysis of metallurgical remains》。

论文首页

金属物料产地与流通研究是揭示古代社会组织结构与区域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以往学界主要通过对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进行分析,获取其金属物料原始产地的相关信息。相比于上述方法,本研究通过对铸铜遗址中未受合金化影响的“纯铜”物料进行科技分析,进而通过其铅同位素特征建立起铸铜遗址与铜矿产区间关联的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指示铜物料的产源。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安徽阜南台家寺遗址出土的中商时期的15件冶金渣、2件铜颗粒与3件铜器进行了系统的溯源指标分析,探讨了台家寺遗址各类金属物料的产地与流通问题。

研究表明,台家寺遗址使用的锡料和铜料具有不同的铅同位素特征,台家寺熔铜渣和精炼渣的分析首次揭示了中商时期铜物料的铅同位素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中游九瑞铜矿带可能是台家寺铜物料的来源。考虑到这一地区大量的铜矿石和商代冶金渣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结果均为普通铅,推测其不是高放铅物料的地质产地。因此,台家寺遗址不同类型金属物料存在不同来源,显示了中商时期复杂的多线路金属物料供应网络。该研究极大推动了商代金属资源流通和分配模式的研究,有助于阐释商代中期区域间互动关系的问题。

台家寺各类炼渣与九瑞铜矿、瑞昌铜岭遗址冶铜渣的铅同位素比较

台家寺遗址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朱寨镇三河村白庄自然村,2014年至201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组成台家寺考古队,在台家寺遗址进行了三个年度的工作,发掘面积共计2500平方米。发现了完整的方形围沟、大型建筑、铸铜遗存、奠基坑、祭祀坑、贵族墓葬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遗物,揭示了商代高等级贵族在淮河流域的生产、生活、埋葬的场景,填补了一系列空白。是安徽省和淮河流域商代考古工作的重要收获。台家寺遗址考古工作2017年入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终评;2018年简报发表于权威期刊《考古》杂志;2019年台家寺遗址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填补了阜阳市国保单位的空白。

近年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何晓琳副教授团队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冶金考古专业团队,以精细化田野考古工作为基础,利用多种科技考古手段,聚焦台家寺遗址及其周边多个次级聚落发现的各类铸铜遗存,在冶金微遗物的提取与鉴别、陶范制作工艺、金属物料溯源等问题上接连取得重要的突破,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肯定,已发表论文数篇,相关研究成果均发表于《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是国际著名的重要考古学期刊,该期刊被JCR1区、中科院1区、A&HCI、SSCI目录收录;致力于推介对于考古学研究具有普适而深远意义的科技发展与方法论革新,并力图为具备不同学术背景的考古学家与科学家们提供学术交流的国际平台。

论文在线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as.2024.10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