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学术期刊《人类学》(L’anthropologie, SSCI收录)在线发表了我院考古系周玉端副教授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果题为《华南地区距今4-5万年前的文化变化:对现代人在欧亚大陆扩散的启示》(Cultural change between 40-50 ka in souther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modern human dispersals in Eurasia)。周玉端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合作单位包括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秘鲁天主教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图卢兹第二大学、巴黎索邦大学等。
论文首页标题
现代人在欧亚大陆的扩散是旧石器考古与国际古人类学界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在现代人扩散时间与路线的问题上,华南是近20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区域。有研究认为相关古人类化石在华南和东南亚地区出现的时间均较早,现代人可能在距今7-10万年就已经抵达该区域。但是由于地层与年代的争议,导致这些早期现代人化石年代的可靠性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质疑。然而,分子考古学的研究多认为我们现代人的直接祖先在距今约5万前左右才从非洲扩散到欧亚各地,并在迁移扩散的过程中先后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发生基因交流,奠定了非洲以外世界的人口基础。在此背景下,采用考古学物质文化的视角探索相关问题,可能提供新的启发。
文章采用物质文化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华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考古资料进行了全面梳理,包括石器、创新性技术和象征性行为的证据。通过排列不同物质文化因素出现的时间线,考察晚更新世时期的文化变迁是否集中发生在某一个时间阶段。结果表明,在距今5万年以前,华南及周边东南亚大陆地区未见明显的技术文化变化或复杂化,而明显的变化发生于4-5万年前,更精确地说,距今约4.5万年前左右,这些变化包括和平文化新的石器工业技术复合体的出现,以及象征性行为、复杂技术的出现等。除了文化的突然变化外,已有研究还表明,华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地区旧石器遗址数量的指数级增加,以及遗传学模型指示的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始于该时间段。这些可能指向区域的文化与人口背景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如何解释这些变化?文章认为存在3种可能的解释方案:一是本土人群在该时间段突然的发明创造与人口数量扩张;二是现代人扩散到华南地区并带来新的文化与人口;三是本土人群受新来的现代人的影响而出现的文化改造。结合现代人距今4-5万年前在全球迅速扩散,以及类似的文化与人口变迁在欧亚大陆其他地区该时段也有发生的大背景,文章认为第二种解释可能是最合理的,即该阶段的文化与人口变化应该是现代人在欧亚大陆扩散导致的,是现代人欧亚扩散浪潮的一部分。
华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文化变迁与阐释
华南地区晚更新世时期复杂物质文化证据首次出现的时空分布
同时,这个解释方案还为我们重新审视和平文化提供了契机。和平文化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砾石石器工业,是现代人对亚洲雨林环境的独特适应,传统观点经常认为它与本区域的“砾石石器工业传统”存在继承关系,所以和平文化应该是本土起源的。然而,和平文化出现的时间与空间恰好处于现代人在欧亚大陆扩散的时空节点上,而且该文化的创造者是现代人,其文化传统一直延续到全新世早中期。因此,和平文化的创造者更加可能是该阶段走出非洲的现代人,而非本土已经存在的丹尼索瓦人或其他古人类群体。更加宏观的看法是,华南地区可能经历了类似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人口融合与取代的故事。全球视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区域文化的历时性变迁。和平文化是区域的第一支现代人文化,是现代人适应亚洲大陆热带雨林环境的新型文化,它与本区域更早阶段的“砾石石器工业”及“石核-石片工业”传统缺少联系,从而为学术界重新审视华南-东南亚石器工业的演化模式与演化动力提供了新的机会。正如审稿人评议:“关于和平文化及其人群来源的观点是革新的,它可能对未来的和平文化研究产生深远的、具有转折意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