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News
更多>>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首都师范大学徐蓝教授为世界史试验班学生讲学
作者: 来源:历史学院 点击量: 发布日期:2020-12-26

2020年12月26日周六上午,武汉大学世界史试验班创立二十周年纪念系列讲座第十讲特邀首都师范大学徐蓝老师主讲,主题为“从两次世界大战看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徐蓝老师是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曾多次应邀为世界史试验班学生授课,深受学生欢迎。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徐友珍教授主持,采用腾讯会议与B站直播结合的方式,参与人数达三千余人。

徐蓝教授首先从比较的视角讲解了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共性及两次世界大战的区别与联系。她指出,战争的规模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相关,而影响全球的世界性战争是20世纪的产物。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三个共性分别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民族主义在西方恶性发展的结果。徐蓝教授并不认同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主流观点,即认为一战前的大国结盟体系是一战的原因,她认为是大国争霸斗争的需要产生并牵制着同盟体系,并促成大战来临。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徐老师认为一战后的和平安排与和平主义发展与二战直接相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产生二战的温床,一战后的和平主义与反战运动又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重要原因。而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结果,徐蓝教授认为,就发动者的动机来说,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都是帝国主义的。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诞生的国际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都具有强权政治的特点,但也都有维护和平的机制,但前者的机制有问题,不能制止侵略战争的发生。雅尔塔体系第一次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国际关系体系,对二战后的世界和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集体安全原则的联合国,与第一次国际经济治理机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共同维护了战后世界的和平。

接下来,徐蓝教授基于前述讲解,提出了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她认为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在对待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有了进步:追求和平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经济日益全球化成为制约大战的重要因素,核武器对战争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通过外交手段进行必要的妥协成为各国解决争端的主要选择,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合作代替战争是人类文明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她还认为,二战后75年来,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仍主导着今天的国际关系,面对21世纪的新问题,特别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促进其改革和发展,而不是将其彻底推翻。至于中国应如何应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徐蓝教授通过梳理新中国外交的历史进程,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潮流中,中国无论是发展自己,还是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都要在既有国际秩序的框架下循序推进;要从历史中获取智慧,接受教训,抛弃冷战思维,不断改革完善现存的国际秩序,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身体力行!

徐蓝教授的整场讲座循序推进,寓论于史,以史鉴今,体现了鲜明的学术见地和现实关照。徐蓝教授以73岁高龄连续讲学三个多小时,讲座结束后还与听众进行了互动。随着本场讲座的圆满结束,武汉大学世界史试验班创立二十周年系列纪念讲座正式落幕。再次对所有支持和关心世界史试验班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校内外师生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撰稿人:2020级世界史硕士研究生张志恒)

【主讲人简介】徐蓝,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曾任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执行局委员,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国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9部(独著5部)、教材8部20册(总主编/主编4部)、译著3部(独译1部)、论文120余篇。9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16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奖励。在基础教育领域,曾任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主持初中、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是国家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全5册)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