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News
更多>>
本科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正文
金针度人,以励后学——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陈伟老师分享读书治学体会
作者: 来源: 点击量: 发布日期:2022-04-29

4月28日下午,武汉大学第十九届历史文化节开幕。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陈伟老师作了题为《泛读、精读与研读——谈谈读书治学的点滴体会》的专题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陈老师的话题从“泛读”与“精读”的概念切入。前者强调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后者强调系统而深入地阅读,以提升专业学养。1978年陈伟教授考入武大考古专业。十年文革书荒,一步跨进大学,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真实而迫切”地渴求读书。这时期泛读的书主要有两类,一是各门课程指定的参考书,二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中外名籍。陈伟教授动情地谈到,本科期间不带功利意识的泛读时光,进入专业学习阶段之后很难再享,每每想起,颇为怀念。大二时,陈老师逐渐对商周至秦汉这一段历史产生学术兴趣,开始有计划、较系统地阅读相关书籍。他一方面认真通读《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古代史籍,另一方面也一一拜读《观堂集林》《史林杂识》等近现代学者的著作。陈伟教授曾将《礼记·坊记》中关于礼之来源的论述与郭店楚简对勘,从而证明《语丛一》31号与97号竹简连读。他用这个研究案例说明,精读经典不仅可以形成远古历史的基本理解和知识储备,还可能在具体研究中触发联想从而有所发现。

关于“研读”,陈伟教授强调是具有研究意识的阅读。他建议在研读中注意三点:

一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阅读聚焦问题、分析问题并争取解决问题。养成问题意识,需要系统的学术训练,并持有敏锐的质疑精神,二者缺一不可。

二是充分阅读文献。围绕所要考察的问题,尽可能全面检索、阅读相关原始文献、研究文献。尽量釐清文献之间的内在关联,寻找破解问题的钥匙。

三是作好研读札记。把研读过程记录在案,便于覆验、补充,也是聚焦问题、整理思绪的有效方式。

最后,陈伟教授回顾了自己在大学期间研读《鄂君启节》,破释“油(淯)”字、进而对“鄂”地重新定位的经历,对研读理念作出具体的诠释。

金针度人,以砺后学,亲和谦逊,恰如春风。陈伟教授所教诲的,既是对自己求学治学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广大后学的期望与激励。一炷心香念师情,三绝韦编治学心。希望历史学院莘莘学子不负师长的殷切期望,不负青春韶华,潜心史海,问道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