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称:教授
所属二级学科:中国古代史
━━━━━━━━━━━━━━━━━━━━━━━━━━━━━━━━━━━
研究方向
宋史
━━━━━━━━━━━━━━━━━━━━━━━━━━━━━━━━━━━━━━
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7—1991年、2001—2007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历史学院,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2007年7月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2011—2012年、2018—2019年美国亚历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13、2016年德国特里尔大学(Universität Trier)访问学者、客座教授。
━━━━━━━━━━━━━━━━━━━━━━━━━━━━━━━━━━━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中国通史(二)》、《宋辽金元专题》、《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历史典籍导读》、《简明中国史》等;
研究生课程:《宋史断代专题》、《宋辽夏金社会史研究》等。
━━━━━━━━━━━━━━━━━━━━━━━━━━━━━━━━━━━━━━
发表论著
著作:
主编《桃李成蹊:杨果教授七秩寿庆文集》,齐鲁书社2024年。
《宋代长江中游的环境与社会研究:以水利、民间信仰、族群为中心》,科学出版社2015年。
《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的江汉平原》(第二作者,与杨果教授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论文:
《寻道:一位美国学者的汉学之旅》,《人文论丛》2025年第1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25年。
《8—13世纪的大涤山、径山和杭州》,《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50辑,2024年。
《再辨“金堤”》、《走出与回归:宋代随州大洪山的佛教变迁》,载《桃李成蹊:杨果教授七秩寿庆文集》,齐鲁书社2024年。
序言《田浩教授与宋代思想史研究》,载田浩著:《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年、田浩著:《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年。
翻译:《新版自序》,载田浩著:《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年。
田浩(Hoyt Cleveland Tillman)撰,陈曦校译:《宋代道学演变:三个美国汉学家的再思考》,《宋代文化研究》第3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
《政治调控与民意传达:论宋代乞留地方官员的双重功效》(第一作者),《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22年第11期。
《举官自代与南宋士人关系——以周必大的七次举官自代为中心》(第一作者),《宋史研究论丛》第31辑,科学出版社2022年。
翻译:《中国历史文化中“忠”与“孝”的冲突》(英文原作者:Hoyt Cleveland Tillman,田浩),《哲学与文化》第48卷第1期,2021年1月。
《田浩教授与宋代思想史研究》,《唐宋历史评论》第7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宋代随州大洪山的佛教变迁:以碑刻为中心的考察》,《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翻译:《美中学术交流:过去、现状和未来》(英文原作者:Hoyt Cleveland Tillman,田浩),《华中国学》第13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
翻译:《余英时老师与我的宋代思想史研究》(英文原作者:Hoyt Cleveland Tillman,田浩),载《如沐春风:余英时教授的为学与处世》,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19年。
《宋代驻泊医官制度及其实践》(第一作者),原载《宋史研究论丛》第22辑,科学出版社2018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全文转载,2019年第2期。
《虚实之间:北宋对南江诸“蛮”的治理与文献记载》,《宋史研究论丛》第16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
《南宋地方志与地方政务》(第一作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进退之间:从羁縻诚、徽州的变迁看宋朝对诸“蛮”的治理》,《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GHOSTS, GODS, AND THE RITUAL PRACTICE OF LOCAL OFFICIALS DURING THE SONG: WITH A FOCUS ON ZHU XI IN NANKANG PREFECTURE, First author with Hoyt Cleveland Tillman, Journal of Song-Yuan Studies, Volume 44 (2014).
《南宋地方官的鬼神观与地方实践:以朱熹为中心的考察》(第一作者,与田浩教授(Hoyt Cleveland Tillman)合作),《人文论丛》2014年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宋明地方志与南昌地区许逊信仰的变迁》(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第2期。
《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新探索与历史学人才培养》,《历史教学》2014年第2期。
《宋代地方水利秩序的构建与传承——以崇阳县白泉陂与乖崖祠为中心》,《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第1期。
《宋至清荆江南岸分流四口的演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3期。
《从江陵“金堤”的变迁看宋代以降江汉平原人地关系的演变》,《江汉论坛》2009年第8期。
《六朝至北宋巴东县城的初步研究》,《江汉考古》2009年第2期。
《宋代荆湖北路的水神信仰与生态环境》,《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艳曲的散去:荆襄道在宋代衰落的原因》,《宋学研究集刊》(第1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宋元明清时期荆江洲滩的变化及其对河道的影响》,《江汉论坛》2006年第12期。
《以江陵县为例看宋元明清时期荆北平原的水系变迁——以方志为中心的考察》,《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9期。
《宋元时期江汉平原自然灾害探析:种类、分布、影响》(第二作者,与杨果教授合作),《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
《宋代江夏地区制瓷业的兴衰及其原因探析》(第二作者,与杨果教授合作),《江汉考古》2005年第3期。
《宋元江汉平原的洪涝灾害及其成因、影响初探》,《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宋代江汉平原水陆交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开发的影响》(第二作者,与杨果教授合作),《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3期。
━━━━━━━━━━━━━━━━━━━━━━━━━━━━━━━━━━━━━━
项目和课题
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规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民本文献集成》一般项目、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等。
参与湖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历史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排名第三)、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古代史”(2016)主要成员。
━━━━━━━━━━━━━━━━━━━━━━━━━━━━━━━━━━━━━━
获奖情况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全国史学新秀奖”二等奖指导教师(第11届)、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2015)、武汉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7、2018、2022、2023、2025)。
武汉大学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专业理论课,2015)。
━━━━━━━━━━━━━━━━━━━━━━━━━━━━━━━━━━━━━━
联系方式
chenxi.history@whu.edu.cn


